首页 生活正文

这些过日子的道理,早就跟不上时代了

huazhu 生活 2020-07-16 01:51:23 807 0

“我和爸妈陈述一个事实:幸福不一定是两个人绑在一起过日子才拥有,和朋友,或者一个人,都可以实现,但他们认为这种想法不正常。”


余沙今年27岁,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他从小就习惯自己解决问题。到外地上大学后,余沙每年在老家南通的日子用手指就数得出来。


如今,他在上海一家培训机构当讲师,迈入独立生活的第5年。


和无数同龄人一样,余沙也面对着父母的“催婚”。爸妈希望儿子可以在30岁前成家,但收入稳定、工作充实、朋友圈稳固的他很享受当下的独身状态,并不急于改变。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最直接地带来了家庭结构的缩小,世界上最大的城镇化浪潮,又催促着人口的流动,加剧家庭结构的变化。


传统社会“偏安一隅”的大家族被“瓦解”,小型化、流动化的家庭成为大趋势。


核心家庭越变越小。/图虫创意


当代年轻人,比起和父母长期相处,更多的是与身边的同事、朋友,或自己打交道;比起按部就班地完成人生大事,他们更倾向于打破年龄的枷锁,在充实的事业和丰富的兴趣中先找到自我。


社会在更迭,当家作主的权利从“大家长”转移到每一个个体手中,独立生活与独立思考成为常态。


相应地,那套从集体视角出发的生活规律和治家之道,也需要做出一些调整。



三个人是家庭,


一个人就不可以吗?


一个人能干什么?


在这样一个技术与服务升级的时代里,答案可以是所有。



独居的多重境界。/极光大数据


家门外,一人食的餐厅兴起。以完美服务著称的海底捞,在迎接独自一人的顾客时,会贴心地在对面摆上一只陪伴的熊,吃火锅也成为一件“有爱”的事情。


家门里,下班回去的空间,可以有猫星人的陪伴。《2019年新中产白皮书》显示,养宠物的家庭数量增幅达42.6%,其中,独居人群占据了很大的基数。


消解日常的工作压力,陪伴深夜的孤独时光,有时候,宠物比人更“懂”你。



巨星刘亚仁生活里也是“猫奴”。/《我独自生活》


当然,选择独身的人,并不是在拒绝社交或反对合群,他们只是选择了一种自己所认为的可控的、舒适的生活方式,先赋予自我以足够的安全感,再去向外拓展。


围观深夜吃播的是一个个被工作压榨后的孤独灵魂,随手打赏并不只是简单的付费消费,而是于千万人之中“相遇”获得的解压感。


为心爱的宠物购置太空舱、自动喂食器,并不是简单的“买最好的”,而是一种平衡忙碌工作与生活秩序的明智之举。


在回家之前,人们可以打开手机上的海尔智家APP, 就能在进家门之后,最快地吃上香喷喷的饭,感受新风机里吹来的清新。待到吃饱喝足,小憩片刻,温热的洗澡水已经就绪,一天的疲乏及时得到疏解。


当消费成为当下年轻人表达态度的有效途径,独身一族在认真经营自己生活的同时,传达的深层观点是:独而不孤。


在自由选择的时代,你可以说,三个人是一个完满的家庭,但一个人,也完全可以奏响生活的精彩乐章。



不是玩物丧志,


是家的场景正在丰富


过去的2020上半年,人们在家待着的时间变长。很多父母第一次见到孩子工作的样子。


“你为什么玩两下手机,工作就完成了?刚才还看你在刷淘宝呢?”


这样的“灵魂质问”,想必你并不陌生。当“摸鱼”开会的现场被长辈们抓包,他们不自觉地会拿出自己退休前的工作状态,来对你教育一番。


相似的感慨,最近也出现在影评人谭飞那里。


近期,在《新周刊》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合海尔智家推出的“新智族”与“学院派”的关于当下社会治家之道对谈节目中,作为“学院派”代表的谭飞就对当下年轻一代“玩闹工作”的状态有些不解。



为什么年轻人可以有精力做这么多事?


像谭飞这样的70后,从“车马慢”的时代里走来,那时,人们一天只能干一件事,在单位上班,在食堂吃饭,在家里睡觉。


而如今,24小时陪伴的手机,让人时刻能回归工作状态,也能在下一秒滑向微博的热搜。你也可以打开海尔智家智慧电视,在娱乐模式下来一把switch,再切到会议模式和远方的同事“头脑风暴”。


“积极又主动的年轻人们是在享受欢乐、热爱世界的同时,还不忘创造价值。”这是对谈的另一方海尔智家“新智族”代表“奇闻”CP的看法。


这对从《心动的信号2》中走出的素人情侣,在现实生活中有着稳定的职业,借着节目的契机,他们在网络上为更多人所喜爱。


因而,vlog博主成了他们的另一份工作。这种身份也让他们家庭生活的场景由单一走向多元。



奇闻CP在vlog里分享他们的生活。/微博


数字经济的“大本营”——阿里巴巴前不久就公布了2019年催生的超100种新兴职业,很多职业的从业者只需要在家待着,就可以连接世界各地,撬动无数资本。


《圆桌派》里曾说过,当代独立生活的人,其实不讨厌工作,但讨厌上班。我们也许可以预言,在不远的将来,单一的打卡上班会成为历史,复合的智能办公将成为主流。



乘风破浪的女性 


VS 


细心爆棚的男性


与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调整相关联的是,家庭分工正在发生改变。


过去“男主外,女主内”的“律条”不断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在家庭以外的更多空间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对于依赖于夫人“管家”的谭飞来说,女性在持家之中更为心细,角色比粗放的男性更匹配。但在“奇闻”CP的家里,一个常见的场景,就是男生做家务为多,女生反倒是没那么擅长。


两代人的变化,与前文提及的“居家办公”紧密相关。在更多的时间空间里,家庭成员能够看见彼此的生活状态,并对对方有更多的理解,没有谁是一定要做什么,男人也可以很心细,女人也可以粗线条。



做家务,早就不是谁应该的事情了。


对赵琦君、杨凯雯这样的90后而言,智能家居成了他们在日常生活的得力帮手。


流传在年轻人中间的“爱做饭不爱洗碗”难题,交给了万能的洗碗机;买衣服一时爽,洗衣服“火葬场”的现象一去不复返,海尔智家洗护场景可以自动识别衣物面料,一键完成洗护、烘干和养护。


当然,智能化的设备在解决生活刚需的同时,重要的是给了当下忙碌的人们以更多“独立”的发展空间,当了宝妈的人也可以去更大的舞台“乘风破浪”,疲于工作的奶爸也可以在深夜得到自我调整的片刻。


生活更多的可能,就此开始。



做不“迷信”年龄的“新智族”


当家庭规模的缩小成为大势,与之相关的家庭定义、场景功能和成员分工,都在因时而变,站在这样的视角下,海尔智家希望以“新智族”重新定义当下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打破惯常的规律,建立起新的治家之道。





08:39


点击观看【海尔智家 X 新周刊】


新智族 VS 学院派灵魂碰撞


在“新智族”的追求里,家不在于有多大,而应赋予成员足够的安全感;家不止于“求定”,而应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家也不在于固化的分工,而应该鼓励人本身的发展。


与此同时,一个更值得讨论的部分在于,所谓的站在“对立面”的“学院派”并不是一个固化的、不知变通的群体。


相比较年轻一代而言,老一辈在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可能没有那么快,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智能化的时代里,他们会止步不前。


他们也许退休,远离一线职场,但因而获得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新鲜事物,看看老年大学,看看丰富的社区活动,看看抖音里的创意视频,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



向外探索早就不局限于年龄。/图虫创意


正如谭飞所言,“新智族”的划分并不是以年龄为界限,而是以心态为重点的。


作为定制美好生活的典范,海尔智家首先致力于用一流的科技推动人们生活的便利化。更为深层的是,海尔智家从长远的角度关怀身处其中的人,助力其走出繁琐,到更大的世界里探索,这种关怀无关年龄,无关男女,它与人作为个体的可能性紧密相连。


比起简单的“前浪”、“后浪”的划分,比起为特定年龄或性别身份的人贴上标签,海尔智家更希望站在一个变化的时代里,以科技的多种可能,赋予人们更多的选择权,鼓舞每一代人,更加开放地、独立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海尔智家的新治家之道中,你我他,皆可以是“新智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