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性正文

七夕没有爱情,只有礼物

huazhu 女性 2020-09-13 01:13:16 662 0

文/贾辉


从消费热度看,如今的七夕,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光时刻”。然而,礼物不断“升级换代”,情感却越发虚无缥缈。当送礼成为一种烦恼与压力,恋人们又如何尽情投入享受节日的甜蜜?


你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情人节”吗?


除了大众熟知的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农历2月15日中国元宵节、农历7月7日的七夕,在隔壁韩国,其实每个月的14日,都是“情人节”,它们分别是:日记情人节、白色情人节、黑色情人节……竟然还有着各自的意义和特定的礼物。


每逢情人节,都羡慕单身狗。


不过,如果你的另一半比较有情趣,其实你们每一天都可以“过节”。除了情人节、圣诞节等固定节日,恋人们还有着许多纪念日,比如相识纪念日、牵手纪念日等。将一年里的各种“节日”加起来,几十上百个都可以有。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将所有的节日都过成了“送礼节”。


似乎只有通过礼物,我们才能确认对方的关心和爱意。



毁于虚荣心的女性,比毁于爱情的还要多。/图虫创意


送的礼多了,难免“翻车”


对心细的女生而言,给另一半挑选礼物是一种享受,只是又多了一个买买买的理由罢了。而男生通常也不会对礼物有太多苛求,无论对方送啥,大概率都能欣然接受。


但对于不少粗线条的男生而言,给女生挑选礼物真的是一道“世纪难题”,一不小心就会落下“你一点都不关心我”“你居然不知道我喜欢什么”等一大堆“罪名”。


问女生想要什么礼物,大概和问她今晚想吃什么类似,她的回答可以随便,你的礼物可不能随便。



《情深深雨濛濛》中,杜飞总是送一些奇奇怪怪的礼物,比如肋骨、鸭子等。


就连情歌大王李宗盛,都曾在节目中深有体会地表示:“我是真心地希望,女士们想要什么就明说,男的猜不出来。”


不少男生为图省事,会直接在购物网站上搜“情人节礼物”,企图从中找到一些创意和灵感。


这可是最容易“翻车”的方式,常常让惊喜变成了惊吓。


你原想买回一盏浪漫星空投影灯,和TA一起在房间里“数星星”,结果成了两人一起在漆黑房间里,盯着一盏昏暗的“小夜灯”。



“货不对版”的礼物,坑了多少情侣?/B站Up主


你原想跟女友开个小玩笑,买来了一只香奈儿口红包装的U盘,结果在她打开口红后,你们冷战了一天一夜。



囿于价格,在网上买的礼物有点“土味”,还可以原谅。


但各大知名品牌推出的七夕限定款,同样土到辣眼睛,就有点难以让人接受了。


比如大家熟知的GUCCI,今年将苹果和自家的Logo结合,做成了七夕专属的 “双 G 苹果图案”,用在了手袋、帽子、丝巾、手机壳等产品上。


苹果在古希腊传说中象征着 “悠远而绵长的爱情”,再加上“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的情话加持,寓意是美好的,成品却是“土味”的。


看到它们的瞬间,不仅脑海自动循环BGM“小苹果”,还分分钟密集恐惧症发作。



著名的时装品牌巴黎世家,前不久推出的七夕限定款还被骂上热搜。


上万元的手提包上印着黑体加粗的“他爱我”,再搭配上世纪90年代影楼画风的广告大片,让你瞬间乱入“乡村爱情故事”。


礼物的花样越来越多,但其实我们最渴求的还是最简单但最真挚的表达。



巴黎世家七夕限定款广告大片。


从前的礼物,礼轻情意重


如今刷屏的“送礼攻略”,无非是一堆购物链接或软性植入广告,而魏晋时期的一首《定情诗》,才算得上真诚的“送礼攻略”,也描绘出当时情人间如何用礼物表情达意。


《定情诗》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用什么表达拳拳心意?一双缠臂金环;用什么表现殷勤,一双银戒指;用什么表达真心?一对明珠耳环;用什么表示恳挚?一个香囊;用什么寄托想念?一对手镯……


从相爱,到相知、相守、离别、思念,这首《定情诗》都给出了合适的礼品清单。



《陆贞传奇》中长广王送玉佩给陆贞。


古时候,男女都留有长发,十分珍视,尤其是清朝,除国丧外不得断发。


因此,与头发有关的礼物,更添了一层亲密的含义。


男子给女子送梳子,有白头偕老、私定终身的意思,代表一辈子都要纠缠到老。


古代女子足不出户,女子的发簪,除了伺候的丫鬟外,只有她的丈夫可以接触。所以,那时男子不会随便给女子送发簪。发簪代表着喜欢、希望迎娶她的意思。



金累丝镶宝石青玉镂空双鸾鸟牡丹簪,从古到今,女人对首饰有着不变的爱。/图虫创意


在很多古装剧中,女子给心仪男子送亲手缝制的香囊的桥段并不鲜见。在古代,香囊是随身佩戴的物品,便成了恋人间“暗送秋波”的信物。


而对于文人雅士而言,送礼实在太俗,情真意切、文采斐然的诗文才最能传情达意。


晋代的才女苏惠,曾作一首回文诗《璇玑图》赠予丈夫,共八百四十字。


她用五种颜色的丝线,将诗句织在锦布上,只要找到一个头,就可以对着形状读下去,组成一首完整的诗。



《璇玑图》/苏曼殊书


从前的礼物,含义比价值更重要,传情的比攀比的多。


其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爱情所需要的唯一礼物就是爱情。


任何金钱、财富等世俗价值的掺杂,都会让礼物与爱情的本质褪色。


也许,最不该与时俱进的,正是那些关于爱情的“技艺”。



电影中的浪漫桥段,提高了浪漫的阈值。/《单身男女》


七夕来了,商人比情人更开心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朝,俗称“乞巧节”“女儿节”,最开始跟情爱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今热闹的七夕成为“情人节”,其实只是近5-10年的事情。


古时候,人们认为织女是位善良、貌美、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在七月初七当晚,未出嫁的女孩要向织女“乞巧”,以求拥有聪慧的心、灵巧的手。


而到了现代社会,人们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再加上商业炒作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潮,七夕便演变成了如今这个商业气息大于浪漫情怀的节日。



《上元灯彩图》中的明朝南京元宵盛况,元宵节才是“根正苗红”的中国传统情人节。/维基百科


七夕来了,有伴的要给对方送礼物表忠心,单身的也有理由用礼物安慰自己,线上线下都有各种促销活动,情人笑得花枝乱颤,商家赚的盆满钵满。


爱情不是买卖,但必须用礼物哄回来。


《随手记2018年全国七夕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 在七夕期间全国人均花费1504元,其中福建省男生以人均花销3081.31元领跑全国。



感情的份量没有衡量标准,但礼物的“含金量”必须与时俱进。


京东大数据显示,2019年七夕节前一周,鲜花、巧克力的销量增长并不明显,金饰品、口红、香水、腕表的销量增长最高。


从销量来看,贵重礼物如项链、手镯、吊坠等金饰品的销量超过平时的3倍,戒指的销量超过平时的2倍。



然而,舍得花钱的,不仅仅是男性,女性也越来越懂得爱自己。


2019年,苏宁和携程发布的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七夕期间进口美妆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86.7%,女性消费者占比上升到80%;黄金珠宝销量同比增长122%,女性消费者占比也上升到78%。


当然,浪漫节日对消费的驱动可不止体现在“买买买”上。


美团点评研究院发布的《浪漫经济大数据报告》显示,在六大浪漫节日里(214、314、520、七夕、双11、圣诞),餐饮日订单量比平日增长36%、主题餐厅增长更高,达到55%。电影日订单量比平日大涨55%,私人影院增长达到了59%。


浪漫节日更是酒店钟点房的黄金佳节,总体住宿日订单量较平日增长41%,钟点房日订单金额则较平日增长266%。




从消费热度看,如今的七夕,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光时刻”。


然而,礼物不断“升级换代”,情感却越发虚无缥缈。


当送礼成为一种烦恼与压力,恋人们又如何尽情投入享受节日的甜蜜?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父亲送给母亲红发卡时说:“红发卡配你的红棉袄,好看。”在那样含蓄低调的年代,红发卡从此成了他们的定情信物。就连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都知道这份礼物的情意有多重。



母亲总是变着花样给父亲做好吃的,盛在这个大青花碗里。/《我的父亲母亲》


所以,当父亲被带走,母亲追赶马车时摔倒了,摔碎了曾经承载爱意的青花碗、弄丢了定情信物红发卡时,我们才会和母亲一同哭得心碎。


礼物之所以珍贵,从来不是因为花样与价值。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