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性正文

比月经贫困更可怕的是,她们连谈论月经的自由都没有

huazhu 女性 2020-09-13 15:37:28 758 0

| 永 远 别 对 生 活 冷 感 |


月经贫困为什么吵得那么凶,很多人,包括一些女朋友也搞不懂。卫生巾也没有多贵啊?至于搞那么大吗?


我这么说吧。月经贫困是双重夹迫:性别劣势加上贫富矛盾集中放大的结果。没有底层生活经验的男女大概很难体会这些难,包括有独立意识的女人们:贫困之下,女人比男人多一层窘迫。卫生巾买还是必须要买的,但她们也许会用极其便宜、对私处卫生有害的卫生巾。


女人们搞不懂女人为何不爱惜自己。建议看看戴锦华写城市女性和底层女性的话,我想最贴近真相:


“如果你足够年轻,如果你受过足够高的教育,如果你是富二代,如果你生活在中心城市,那么你作为女性,可能来到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谈这时她比较乐观,她觉得资本主义与父权并不一定绑在一块。


笔锋一转,戴锦华又写,“但是,如果你老了,如果你有残疾,如果你贫困,如果你受教育程度不足,如果你是少数族裔,如果你生活在边远的地区:这里任何一种劣势增加的话,女性天然的劣势就会被放大。”


对穷困、信息渠道不发达的底层女人们来说,生理期是禁忌话题,她们不敢把事摊到台面上。也不知道中国偌大的土地,有多少女性因为没受过好的教育,包括性别教育,在购买或挑选卫生巾时受到阻碍。


你看不见的地方,有人会因为省十几块钱做不一样的选择。


让我想起梁文道谈广东有些地区流水线女工遭遇的非人待遇。工厂担心女工的经期会影响工作和效率,厂方就会让她们服用药物,控制她们的月经。女工甚至没有要反抗的意思。这些情节可以搬到赫胥黎或者阿特伍德的小说里去。




月经贫困的存在和发生,舆论的扩大,不被理解,就是公众对底层女性误解挤压的一种。我们太城市中心思维了,没想过“为什么不买好一点的卫生巾”是种话语碾压。


城市的女性主义者们,会质疑底层女性为什么不独立、自立起来,全宇宙女性都应该都做独立女性,为什么要做妓女、为什么老公都家暴了都不离婚?有时,这是站在制高点的刁难。如果她们能有别的选择可以轻易点取,谁也不会做不利己的决策。


也许,眼前的合格的便宜的卫生巾,和自身命运一样,底层的女人手上的选择,本来就没有几个。她们中的很多人,都在遭遇信息不对称和购买力不足的窘境。光是呐喊让她们改变自己命运,又不稍予辅助,也许是临空的自傲,自大和自以为是。



女人们不知道女人。男人们更不知道。有些男作家企图想给女性主义写一点东西,可是并写不出什么新的。男作家写他们成长之中所知道的女性们,底层的女性们。哪怕是带着同情的眼色,男人们很难写明白女人。比如男作家永远没法体悟月经这回事。


所以我建议的是,理解月经贫困的妇女们。并且让她们用上安全、便宜的卫生巾。如果贫困帮扶的政策里有这一项,那就更好了。


像疫情时期女护士需要卫生巾,是实打实的刚需。能帮她们用上便宜的卫生巾,是我们这儿长期的男性视角中心行为模式忽略的事。


和我类似的城市女性,大概都离月经贫困比较远。我在城市出生,上学,成长。确实和月经贫困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我关注的一个大我十几岁在县城长大的姐姐,她说小时候确实有过卫生巾不够用,用棉布掺和的事。


2020年有点性教育意识的女孩都知道这样容易滋生病菌。城市的启蒙环境肉眼可见地进化了。可你不知道在隐秘的角落,随便应付自己身体的女性有多少。



月经贫困也是与月经羞耻绑在一块的。如果妇女们愿意放到台面上讨论月经,能得到的信息和帮助肯定更多。问题是,我们羞于谈论它。


城市女孩没有月经贫困,可月经恐惧,每一个都经历过。陈染的《与往事干杯》里讽刺过这种感觉。她是个非常精准,幽默又独到的写作者。她把初潮比作大海,“她感到大海是无敌的深渊,她惊恐、苍白、眩晕、她感到胀痛。”女孩指着床铺,愧疚交加。她写少女把月经当作罪恶,当作是对她的惩罚。


诡秘的是,前不久大火的《想见你》里和生理期有关的情节、疫情期间新闻里的女护士谈到卫生巾的片段,都在审查时被剪辑掉了,这两事都在证明直到今天,生理期在大众文化里依然是“不得体”的事。女性的心理焦虑是被社会反馈构建起来的。


今天的女孩,不该再月经羞耻了。不必用任何代号,不说“姨妈”,不必说“来M”,就应该光明正大地说月经、生理期,来给“羞耻”怯魅。最先应该丢掉的是月经羞耻。



作为一个城市女性,我这几年甚至深切地体会到,女性思潮对女性产品影响非常大。小时候的卫生巾,就是做工不好,虽说是为女人做的,没把女性的经验放到设计里去考量。最近这些年女性卫生用品的东西多元起来了,我觉得是好事。


开始谈论了,才是转变的开始。


最后给大家推荐几本书吧。


1. 陈染《私人生活》 




▲ 古早到封面如此之丑….只好加一张陈染的照片振振场子


陈染我是大学时期开始读的,看过的里边,自觉最有灵气最妙的是《私人生活》。她在用少女的角度重构男性自以为是的爱和权力,讲不同女性应对集体秩序姿态迥异。有一段特别好笑,讲的是少女的父亲和家里的公狗的权力博弈。


顺便推荐这本,因为它也讲到了女性的月经初潮体验:年长的妇女对月经已经不再羞耻了,但少女们是又怯又怕的。少女觉得她的月经是朋友“传染”给她的。


这本书是90年代出的,非常老,可到放到今天的女性主义文学当中去,我觉得完全没有过时。想找实体书来读非常难了,网上可以找到文本。


2.肖索未 


《欲望与尊严:转型期中国的阶层,性别,与亲密关系》 



标题非常严肃,其实就是一本关于婚外情与包养的田野调查。上面我谈到妇女们或许会因为自身的阶级、视野,做出不一样的选择——这就是一部分女人的选择。依旧不赞同她们的选择,但从这本书看,她们每个人的行为模式,皆有因缘。


如果真的要改变底层妇女的境况,启蒙教育、经济独立,肯定是最要紧的。


3.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跳舞女郎》 



写《使女的故事》的阿特伍德出了新书,我还没看,先推荐她的一本短篇小说集。阿特伍德绝对不是只能写女性主义的作家,她也不想被“女”作家定义,但这一本是她写的,女性主义意识挺浓的短篇小说集。


其中《两极》这一篇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片段,男人爱上了精神残缺以后的女人,而当她清醒时,他只把她当作朋友:他永远也无力应付一个精神健全的人,一个能够对他评头论足的人,所以这就是他的梦中情人了吧,终于找到了他理想的女人:一场土崩瓦解,头脑恢复到组成它的物质碎片,一个被打败了的杂乱不成形的生物。


读书愉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