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娱乐正文

剧中“老公”走进我的朋友圈,这是什么新潮玩法

huazhu 娱乐 2020-09-18 14:13:50 762 0

文 余音



当影视剧中的角色开设了真实微博账号、拍起了番外抖音,我仿佛听到次元壁碎裂的声音。


现在,越来越多的影视剧添加了一项新的宣传方式——剧中人物现实化。


第一次了解这种形式,是在追《奈何Boss要娶我》这部剧的时候。当时,男女主的神仙爱情让我太过上头,以致于每周只守着几集更新的我觉得不够过瘾。


后来发现男主开设了微博账号——“赚钱养木木”(木木为女主)。


是角色的微博而并非是演员的。/微博截图


跟随剧情发展,角色会分享自己的心里话或照片,就像是“朋友圈”的日常。一个虚拟人物竟然可以进入到我的“朋友圈”,这太新鲜了!


作为一个追剧爱好者,私以为每个追剧的人都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将剧情带入现实,让将角色离生活更近,从而给现实生活增加些戏剧性。


得益于万能的互联网,我们可以无限接近这个梦想了。


角色不仅要演活,还要“激活”


这种将剧中角色现实化的方式有学名——Realtime,实时更新。最早应用于挪威NRK制作的网剧《羞耻》中。



这部剧豆瓣评分高达9.5,被称为挪威电视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挪威版《羞耻》


该剧讲述高中生之间的友情、爱情、以及青春期自我认知,具有教育意义。看到这样的介绍,想必不少朋友已经被劝退,因为这部剧的题材明显不够新颖,还可能带着浓浓的“说教”风。


《羞耻》的制片人Hakon Moslet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极力避免让观众认为这是一部自上而下说教式的网剧。


那么该如何赢得青少年的青睐呢?当然是打入他们的内部,让角色成为他们的朋友,成为他们社交圈中的一员。


Instagram是青少年的聚集区,所以制作公司就为剧中的主要角色创建了真实的Instagram账号,主角们根据剧情内容实时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比如娜拉与威廉姆下午约见面,3点钟时Ins上就会贴出两人合照。



根据剧情, 在Ins上实时贴出自拍合影。还有剧中出现的短信、视频、照片,都在社交平台上有迹可循。/Ins图片


电视剧不再只是安安静静躺在播放器里的虚拟故事,它还渗透到朋友圈动态里。粉丝表示,“原来他们的生活就像我的生活一样真实”。


从《欢乐颂》开始,实时更新走入国内观众的视野。事实证明这种宣传、吸粉方式的方式的确受到观众的喜爱。每个角色都拥有自己的粉丝,每条更新下面都有粉丝的讨论与留言。


《欢乐颂》中的人物设计紧跟当今社会的人群特征。智力非凡却情绪敏感的安迪、表面光鲜实则悲催的樊胜美、看似普通却不甘平庸的关关......观众好似能从每个人物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代入感无疑很强。


这时,剧中每个角色都在微博“诞生”,所有人物的出现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朋友圈”,他们会互动聊天,也会发发牢骚,这样的平凡琐碎不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吗?



追剧时没嗑够的糖,换个地方继续啊!/微博截图 


当这些人物切实地存在于我们的“朋友动态”中,本来还残存“这只是剧”的理智也荡然无存。譬如当时只有18岁的我无比坚定的相信,以后我也会在大城市打拼、也会为各种琐事烦恼、也会收获情比金坚的友谊......


除了为角色开设社交账号外,还有一些细节化的处理能让观众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蛛丝马迹。


比如,在前段时间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中,钟小芹成为作家出版了自己的书——《云朵有几种姿态》,有人发现这本书在豆瓣中真的可以搜到,虽然写的内容并不多。


还有《以家人之名》,剧中女主给树洞投稿表明自己的心事,没想到这个投稿早就安安静静躺在“树洞”里了。



网友表示,“要是早点发现这段“心事”,我们也不用猜女主到底喜欢谁了,直接剧透十几集啊”。/《以家人之名》


实时更新这种方式简直提供了“追剧售后一条龙”服务,不仅满足剧迷看剧时几十分钟的快乐,还满足他们YY生活的小梦想。


就算没有实时更新这种方式,网友们也早就开始“自行加戏”了。


你们一定见过“如果XXX有朋友圈”这样的系列图片或视频,这些都是剧迷朋友通过P图、剪辑来为角色赋予真实身份的方式。



网友们连大圣都不会放过。 


除了有搞笑的效果,这种“加戏”还会让一个个虚拟角色瞬间鲜活起来。让看到的人发现,他们除了剧里的表现外,还有更丰富的“内心戏”。


更重要的是对于制作者来说,能够为自己喜欢的角色赋予更多的意义,能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剧情中,就足够满足。


网友自发+官方趋势,人们越来越执着于将影视剧中的人物拉进现实。


角色和演员傻傻分不清?


那别分了


虽然已经是2020年,但是观众一直都无法很好地将演员与角色区分开。正面角色能为演员吸粉,反面角色则总会给演员招黑。



扮演过“坏人”的演员要学会自黑,带头骂角色反而会让观众走出情绪的桎梏。/图虫创意


曾经,周恩来的扮演者刘劲坐出租车去买菜,出租车司机看到是他后主动给他买好菜并且坚持不收钱。司机表示,“我能帮总理买菜,已经是万分荣幸,怎么能要总理的钱”。


同样是买菜,到李明启老师这里就完全不同了。《还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后,容嬷嬷的那份狠辣、刻薄深入人心,以致于其扮演者李明启老师去菜市场买菜,小贩都不卖给她。


十几年前的观众是这样,现在的观众依然如此。前段时间的“人间绿茶”林有有就成为众矢之的,人人喊打,以致于其扮演者张月受到网暴,一度崩溃。



网友们想打的不是张月,而是林有有。


这样看来,如果硬是把角色拉近现实,这部分演员的处境不是会更加艰难吗?并不会。


试想如果林有有有微博,她会更新自己的日常,还会把破坏别人家庭的小心思记录下来。这时,那些追剧之后愤懑不平的网友一定会把满腔怒火发泄在林有有的账号下,而不是再去寻找张月的微博了。


剧情才是观众的情绪来源。


寒假时追《锦衣之下》,任嘉伦饰演的陆绎把我迷得神魂颠倒,我一度认为自己要开始追星了。


但事实上,任嘉伦今年上线的两部剧,我一部都没有看。原来我喜欢的不是任嘉伦,而是陆绎。



戏里是“人狠话不多”的铁血锦衣卫,戏外却是个阳光大男孩。角色转换让人不免失落。/《锦衣之下》


很多剧迷都是如此,不想追演员,只想追角色。当角色变得真实,甚至可以互动,剧迷才拥有情感的宣泄处。


所以就让演员成为演员,角色成为角色吧。


跟着电视剧,我有100种生活


观众分为三种类型,纯影迷、纯剧迷、二者都迷。



你是哪种“迷”?/图虫创意 


作为一个资深影迷,小飞表示自己会有些鄙视电视剧,他认为比起电视剧,电影的剧情紧凑、立意深刻,看完后留下的思考更多。


“在一个紧凑的时间内,我才会全情投入地‘做梦’,时间太久会分散开我的情绪,结束后也不会有刚刚经历过另一种人生的酣畅淋漓之感”。


的确,比起电影,电视剧仿佛总伴随着“冗长、拖沓、没营养”的标签。就连剧迷自己都会调侃,看剧是为了下饭啊。



虽然他们说得轻描淡写,但是劝你千万不要相信,追剧的人都有自己的信念,不然怎么会大晚上躲在被子里哭成狗。/图虫创意


况且说起剧情紧凑,英、美剧一样是集集有高潮并且情节环环相扣。美剧《吸血鬼日记》与电影《暮光之城》,虽然二者都为吸血鬼题材,但是带来的影响却不同。


由于追剧的时间长,人们可以跟着剧中的人物一起生活。


比如《吸血鬼日记》中,达蒙(男主)苦恼时喜欢来杯威士忌,那段时间,追剧的小伙伴们就买来漂亮的威士忌杯子,逼真地倒进苹果醋,然后开始独自忧伤;埃琳娜(女主)喜欢穿牛仔裤配皮衣,同样也掀起了一阵牛仔裤配皮衣的热潮......


其实,正是因为追一部剧的时间够长,才会给剧迷一个慢慢“变现”的心理过程,电影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如果电影是致力于“造梦”,那么电视剧就是致力于模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


桃桃说起自己的追剧历程表示,“电视剧中的人物可以严重影响到我的性格”。


第一次发现这个特点时她正在追韩剧《原来是美男》,由于被男主的霸道风格深深吸引,以至于原本是个酷Girl的她那段时间变得像女主一样逆来顺受,“母”得令人发指,连身边的朋友都觉得有些不对劲。



受到主人公影响,桃桃只想做个笨笨弱弱的女孩。/《原来是美男》


之后她每追一部剧,剧中人物的性格都能在她身上映射出来......可见其追剧的沉浸程度。


除了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追剧还能直接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


阿蕊对追剧很有要求,只接受甜甜的爱情剧。太虐不可以、悲剧结尾不可以、不够甜也不可以......你以为她是一个冒着粉红泡泡的恋爱脑少女?


并不是。她是一个无比独立干练并且没有恋爱经历的工作狂。


追甜甜的剧就能给她补给足够的荷尔蒙,男主就是她的男友,女主的所有幸福感她一样可以照单全收,在现实生活中享受虚拟世界的幸福感,有何不可?



现实生活的重压有时会让人失去光彩,所以人们喜欢徜徉在虚拟的世界中跟着主角一起“打怪升级”。/《绝望的主妇》


工作压力太大时,翻出《杜拉拉升职记》打点鸡血;怀念美好青春时,找到《请回答1988》挥洒热泪;“乖乖女”做得乏味时,打开《破产姐妹》嘴臭一把......


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主角梦”。将剧中人物拼命拉向现实,将剧中世界尽可能地“变现”和延长,都是为了守护自己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