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正文

为了逃避问题,你不知道我有多努力

huazhu 生活 2020-10-04 14:45:16 817 0

文 贾辉


“我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我真的想做这件事,而是因为我想逃避,另外一件我不想做的事。”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是很多逃避青年的自我安慰。/图虫创意


一首《逃避现实之歌》,一夜之间唱进了千家万户,扎透了当代年轻人的心。


在早高峰时把共享单车让给陌生人,不是因为人美心善,只是因为不想上班,不想去公司改PPT。


主动留在公司加班,不是为了升职加薪、追求理想,只是因为不想回家陪女朋友看脑残的电视剧。


把自己关在厕所里,不是因为便秘了,只是不想看见屋里的垃圾,懒得下楼扔垃圾。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王勉用吉他弹唱的方式来讲脱口秀。


第一次见女朋友的爸妈,精心挑选了正宗的四川餐馆,不是为了给他们留下好印象,只是因为他们不能吃辣,而自己其实并不想结婚,不想这么快就安定下来。


《逃避现实之歌》的作者王勉,还因此获封“人间摄像头”的称号,无数年轻人表示自己的生活被“偷窥”了。


逃避显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却一直进化出多种多样的新形式。



世上无难事,只要会逃避?


上学时,面对堆积如山、无从下手的的作业,和即将播放的电视剧、静候“翻牌”的手机游戏、朋友圈显示着未读内容的小红点,谁不会飘过“先玩一会再写作业”的念头?结果,不知不觉中,一个晚上就玩过去了,作业本还没翻开。


毕业后,成为了朝九晚五的社畜,想着工作任务的Deadline尚远,不如先摸会儿鱼吧:微信群聊聊天、饿了点点外卖奶茶。某天看到手机显示的日期,才惊觉:“今天就是Deadline啊!”才匆匆开始早就布置的工作,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处理情感关系时,逃避也成了首选。发现伴侣出轨了,下意识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假装无事发生;面对父母的不理解,往往选择叛逆地离开,而不是面对面沟通解决,令关系日益恶化。


从学校到社会,从日常生活到情感关系,我们总是习惯了逃避。就像鸵鸟遇到危险时,总是下意识地把脑袋扎进沙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到危险就是安全的了。



使出“鸵鸟政策”,可能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图虫创意


逃避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拖延症、焦虑症、选择恐惧症等。


面对可以凭一己之力解决的问题时,当然不应该拖延、逃避,但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独自解决的问题,而我们往往忘了面对、求助,还是想方设法地选择了逃避。


日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中,就给广大年轻人提出了一个逃避催婚的方案——月薪制雇佣式结婚。


剧中的男女主角通过“契约婚姻”的方式,对外宣称是夫妻关系,实则只是老板和职员的关系。男主角平匡每月会支付女主角森山工资,“雇佣”森山作为“家庭主妇”,将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而找不到工作的森山也在料理家事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在面对生活中的矛盾和分歧时,真实的夫妻往往会通过争吵、冷战、抱怨来逃避问题,而公司化的夫妻森山和平匡则会通过“开会”解决,一方如实提出问题,另一方理智地道歉、提出解决方案。



真实的夫妻,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更为情绪化,难以理智地解决问题。/图虫创意


不少观众表示十分羡慕这样的关系——没有爱情,只有婚姻。毕竟,爱情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而婚姻,可是能堵住父母亲戚“操心”的嘴的最佳“武器”。


回到现实,类似的“租个男/女友回家过年”的逃避方式也并不鲜见。


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让人无能为力的问题,比如高不可攀的房价、坚如磐石的阶级固化、无法逾越的权力、难以控制的情绪……


唯有逃避,能让我们暂时隔绝痛苦、失望、郁闷等负面情绪,拥抱片刻的安宁。


久而久之,“佛系”青年越来越多,“人间不值得”的逃避情绪愈演愈烈。



面对才是最好的解药


事实上,逃避并不可耻,甚至可以说是每个人的天性。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逃避的心态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范畴。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事情,会被大脑转化为情绪,然后自然地选择一种习惯处理的方式。但是,当这种情绪太过强烈而无法承受之时,我们为了逃避,会选择压抑、否认、转移、理想化之类的方式去处理,这就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直面困难、痛苦总是令人不愉快的,选择逃避,享受短暂的舒适,或许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


逃避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甚至可以说是基因赋予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谁能轻易拒绝这份天赐的“礼物”?



勇敢直面困难的人,通常活在影视作品的光环中。/《平凡的荣耀》


而在逃避的大潮之下,勇于面对的人反而成了人人唾弃的“奋斗婊”。


窦文涛就曾在《圆桌派》上分享过一个故事:他曾在巴黎街上遇到一场游行活动,这群工人并不是在抗议让他们加班,而是抗议老板,让那些愿意加班的人加班。


让佛系社畜无法冷静的事实是:让你加班的不是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同事。


而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秉持着“干一行像一行”信念的蓝盈莹,表现得积极进取、勤奋努力,希望能够解决问题、提升自己,却被网友评为“最不想共事的同事”。



蓝盈莹的努力人设,遭到了网友的吐槽。/《乘风破浪的姐姐》


英国心理分析学家唐纳德·梅尔泽曾说:“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有人力争上游、遇强则强地为更好的生活奋斗,也有人选择逃避问题、随波逐流,以“佛系”之名过“偷懒”的人生,洋洋得意地成为“无痛族”。


的确,比起打起精神去解决问题,先玩会手机再做作业,先摸会儿鱼再工作,先苟且一下再理清千丝万缕的情感关系,可太简单易得、轻松愉悦了。


不可否认的是,逃避的效果是临时的、短暂的,它很少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甚至只是一种不想去解决问题借口,使我们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电影《心灵捕手》中,男主角威尔因为担心和心仪女孩的生活环境差异巨大,而拒绝继续和她发展恋情,以逃避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她现在很完美,我不想破坏这种完美。”



获得第70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心灵捕手》,主人公威尔和心理学家桑恩的一段对话。/《心灵捕手》


为避免结束,选择放弃所有开始,这是多少人生活的写照?也让多少人错过了美好?


著名精神分析师、临床心理学家约瑟夫·布尔戈在其著作《为什么我们总是逃避》提到,逃避心理不会仅仅因为你意识到了它们的存在就会离开或者消失,因为它们是你习得的思维习惯。


就好比我们行走在崎岖复杂的地形上时,总会不自觉地沿着前人的脚印走,难以摆脱旧脚印的影响。


显然,改变是痛苦的,但正如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只有经历了痛苦,方能真正醒过来。”


别再把逃避当作“止痛药”了,有些问题,终究是要面对,才能解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