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育儿正文

“三无”父母多,孩子:哪里能退货?|原创

huazhu 育儿 2020-06-24 01:11:16 815 0

没有做父母的经验,一切都摸索着来。/pexels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朋友圈:“这是我第一次当妈妈,有什么不周到,还请你多多担待哦。”配图——新生婴儿小脚丫。

担待可以,但“保修期”得跟上。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每个岗位都需要专业的培训,唯独“为人父母”这个角色能够以最低门槛直接上岗。也正因如此,出现了许多“三无家长”。


 

“无说明”、“无法”、“无奈”说的就是现在的家长。


 

一经“订购”,孩子呱呱坠地,之后怎样生养,没有任何说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面对一系列问题,没有任何办法。孩子越长越“歪”,父母不思原因,只剩无奈叹息。


 

为了让这些“人类幼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只针对儿童的教育已经远远不够,家长教育也该被提上日程。


 

近日,政协委员许洪玲提出:建议父母持证上岗。此提议公布后瞬间登上热搜,引起5亿网友的激烈讨论。


 


 

大部分网友都表示支持。@新京报


 

如果早点落实“父母持证上岗”,大家当年也不用受那些苦了。


 

01


 

无知多可怕 长大靠命大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


 

父母那些可怕的操作,你经历过吗?


 

“爸爸经常给我喂滚烫的粥,真的是烫到根本咽不下去的地步。”


 

“大冬天妈妈给我洗澡,中途她接了个电话,然后我就站在澡盆里半小时,后来就发烧40度。”


 

“小时候我爸醉酒,让我和他在马路牙子上睡了一夜。”


 

看到这些调侃,虽然知道这些孩子已经凭借“命大”长大成人了,却也不免感到心惊肉跳。


 


 

有一对儿不靠谱的父母,真是太难了。/pexels


 

新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粗心爸妈把孩子独自锁车中,孩子险些丧命;爸妈带孩子出游,达到目的地后发现孩子落在家里了......一件件事例此起彼伏,但家长们好像并不会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苏格拉底说过:“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在育儿这件事情上,无知的可怕你根本想像不到。


 

前段时间,“婴儿趴睡窒息”事件引发了大家的广泛讨论。一位缺乏常识的母亲,在某个“付费睡眠引导群”提问:孩子趴着睡觉总是哭该怎么办?


 


 

孩子趴着睡觉濒临窒息,家长却一无所知。/搜狐新闻


 

数小时后,这位母亲在群里表示孩子嘴唇发紫,窒息身亡。


 

面对孩子的哭闹,母亲并没有第一时间查看原因,也没有抱起来进行安慰,而是坐在客厅拿着手机在群里提问。事发后这位妈妈竟然继续在群里提问:“结扎后还能再生吗?老天怎么这样对我,我(刚去世的)女儿才三个月。”


 

看到这样的母亲,除了痛心还有满腔的愤怒,愤怒她无知自私不配做母亲。


 


 

由于无知而酿成的悲剧,一直都在上演。/pexels


 

对于提议,有反对者称,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父母合不合格,只有孩子说了算。


 

虽然生养孩子的确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统一的底线必须得有。


 

02


 

陪伴是最长情告白


 

你以为保住小命就万事大吉了吗?当然不够。除了“丧偶式”婚姻,还有“丧父母式”童年。


 

对于“只生不养”的体验,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发言权。由于“时间荒”,把孩子的生活交由老人、孩子的教育交给学校成了很多父母的做法。


 

但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父母是孩子最想交到的朋友。/pexels


 

在电影《我是好人》中,两个绑匪绑架了老板的儿子。令人意外的是,儿子为了知道父亲是否在乎自己,竟然配合绑匪,用这种偏执的方式,去质问答案。


 

孩子气的任性背后,是对父亲的不信任,也是对父亲长时间“失陪”地控诉。


 

故事的结局美好,儿子回到了父亲身边,父亲也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爱与陪伴的失位。而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都有这种幸运,他们只能在自己的童年里,孤独地成长。


 


 

每个童年都应该是彩色温馨的。/pexels


 

在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有个叫叶子健的小男孩,一上台便语出惊人。


 

“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


 

“我不知道手机里究竟有什么东西,竟然比我还要重要。”


 

子健的父母一回到家便一人捧着一部手机,目不转睛地盯着,美其名曰是“在忙”、“有事儿”,其实就是沉迷手机而忽略真实的生活。


 


 

叶子健当众控诉父母“不合格”行为@香港经济日报


 

“手机才是我的爸爸妈妈。”


 

父母不仅自己玩手机,甚至为了能安静地玩手机,主动塞给子健一个手机,让他一个人去一边玩。小小年纪的他,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只能整日与手机为友。


 

等孩子长大后也沉迷手机,父母又会反过来责备他。


 

“一下班就回家陪着你,你还想怎样?”很多时候,父母也不明白,明明孩子的一言一行已经占据了自己的朋友圈,孩子却总抱怨父母没有陪伴自己。


 

“陪着”不等于“陪伴”,无效的陪伴甚至是一种伤害。


 


 

“无效陪伴”比“缺席陪伴”更严重。/pexels


 

心理学专家说,高质量的陪伴是让孩子吸收父母的状态。


 

有一个朋友,每天在女儿写作业的时候,自己也搬着电脑坐在旁边工作,两人虽静默无声,但敲击键盘的清脆声与纸笔间的“沙沙”声交相呼应,营造出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


 

“带着娃周末来办公室加班,娃在我用办公椅拼装的小床上睡着了,我继续在案头奋斗。”


 

“越来越感觉这是个拼父母的时代,自己不学点儿什么,唯恐教育不好宝宝。”


 


 

父母的努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形成良性影响。/pexels


 

孩子从来都不喜欢说教,他们只会模仿。所以聪明地父母,不用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都会一一模仿的。


 

经历过“岗前培训”的父母会知道,最好的陪伴就是做好自己的事,与孩子一起把光阴“浪费”。


 

03


 

对于教育, “源头治理”更有效


 

2018年《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47.4%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好孩子。


 

来自网友吐槽父母对自己的“噩梦教育”,好笑中透露着心酸。


 


 

“他们一边调侃我的体重,吐槽我的朋友,贬低我的爱好,一边还让我没事跟他们一起坐坐。”


 

“严厉的父母以为他们教会了我注意言行举止,实际上我只学会了怎样听脚步声,怎样假装自己很忙,怎样强行操控别人,怎样在情急之下撒谎......”


 

“每次让我解释一件事情而我给出了正当理由时,他们就会因为被堵得不知怎么回答而对我发脾气。”


 


 

不少小伙伴评论道:同一个世界,同样的爸妈。这些“人类幼崽”发出了灵魂拷问:你们生我有经过我的同意吗?


 

然而更可怕的是,在他们长大成人、为人父母之后,还是会下意识的沿用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自认为是改良过的,其实还是一脉相承。


 

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一些社会隐痛,校园里就可窥见一二。


 

近日,有两起学生跳楼事件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个孩子是考试作弊被抓后跳楼,另一个孩子是玩游戏刷家中6万块钱后跳楼。


 

这些羞愤难当选择结束生命的孩子,都有如出一辙的父母——把孩子心理脆弱的问题一笔带过,却大肆宣扬他人的过失。


 

这些孩子宁可跳楼也不想面对的,其实是自己的父母。


 


 

“问题孩子”背后是“问题家长”。/pexels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就像一块大理石,如果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型,需要经过六位雕塑家之手。他们分别是:家庭、学校、孩子所在的集体、孩子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


 

在所有因素中,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无可替代,所以父母“合格上岗”责无旁贷。


 


 

“合格父母”,你入围了吗?/pexels


 

日前,有北京的网友称自家小区里,有熊孩子在公共场所打水弹枪,连连惊扰了路过的业主,甚至还打到了不少宠物狗狗。物业多次劝阻,但熊孩子却依旧如此,原来是他的妈妈在一旁“坐镇”。


 

“熊孩子”越来越多,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熊父母”骄纵放养的结果。金星曾说,“熊孩子”不严加管教的话,长大后轻则是无视公共秩序的奇葩,重则就是是伤天害理的罪犯。


 

“岗前培训”不正是为了解决这些教育痛点吗?


 

陪做作业:培训前,鸡飞狗跳;培训后,母慈子孝。


 

争夺学区房:培训前,抢的不是房,是孩子的未来;培训后,最好的学区房,就是自家的书房。


 

情绪管理:培训前,怒、怒、怒、怒;培训后,先有respect再谈peace & love。


 

经过培训之后的“神仙父母”,哪个孩子不想来“一打”?


 


 

方法得当,“天使宝宝”你也可以拥有。/pexels


 

龙应台在《目送》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说到底,“持证上岗”不是关键,更不是刁难,只是为了缘分一场,不留遗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