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正文

城市里常见的植物是由谁决定的?

huazhu 资讯 2022-03-30 12:55:43 446 0

过去的20年,中国城市绿化建设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后每年千亿元以上的资金被投入到各大城市绿化项目之中,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是,城市绿化率和人均绿化面积的提升并不能直接说明城市绿化质量提高。


伴随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绿化成为了城市结构中最为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但在探索过程中,城市绿化也走过很多弯路:南方植物一路北迁、热带植物不考虑适应性地栽种、外来植物无节制地培育等不科学的绿化方式,导致城市地域性生态特色变得模糊,城市与城市越来越相似,城市里的植物变得无趣而刻板。城市绿化刻意营造的生态环境,让人有种“不自然”的违和感。


城市绿化选中的每一种植物,背后都经历了一系列复杂过程。 /图·阿灿


什么才是好的城市绿化案例?城市里常见的植物是由谁决定的?南方与北方城市植物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新周刊》采访了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程瑾,从植物的角度谈谈中国城市绿化中的植物、城市与人之间共生共存的关系。程瑾教授认为,北京冬奥会赛场的建设是中国城市绿化转型中最值得参考的案例之一。


以下为程瑾教授的自述。


被重视的乡土植物


2018年6月,我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到“冬奥北京山地赛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跟踪评价”的部分工作中,主要负责区域内二叶舌唇兰等重要植物的生长监测和繁育技术研究。


说简单点,我参与的工作就是详细记录二叶舌唇兰的植株萌发、开花、结实和枯萎等生长周期中的重要时间点,并监测它的生长情况。另外,我们还在实验室摸索它的种子无菌萌发的技术,以期获得苗子回归到原生境。整个项目工程很大,而我的工作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早在2016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后,我的一些同事就陆续进入延庆赛区开展建设工作,其中,张志翔教授的团队为了发挥原有种子库的作用,“全手工”回收了表土。他们这么做的背后,是想利用乡土植物进行植被修复。


而在张家口赛区崇礼冬奥核心区,本次冬奥会城市绿化项目则从空间尺度和功能需求出发,设计了近自然、多季相、乡土性的景观风貌。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和林学院的专家团队选择了云杉、樟子松、落叶松、白桦、蒙古栎、五角枫、榆叶梅、海棠、丁香等20多种具有鲜明景观特色、节水耐寒的优良乡土树种,同时考虑到冬奥会举办的季节特点——冬天很多阔叶树种都会落叶,适当增加云杉、樟子松等常绿树种的配比,搭配了花楸等秋冬季节观果的树种;同时根据每一株树木的栽植情况开展了成活分级调查,精准定制了一对一的养护方案。根据目前看到的数据,今年寒冬期,崇礼冬奥核心区树木成活率达98%以上,森林覆盖率已超80%——这里我想科普一下:每一片叶子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我们经常见到的常绿树的叶子是有次序地脱落的,并非在同一时刻全都落;而落叶树是在寒冷或干旱季节,比如秋天,整棵树的叶子同时脱落。



2021年7月29日,崇礼5000余亩冬奥核心区的绿化工程就已经基本完成。/微博@北京2022年冬奥会


另外,从冬奥会城市绿化的景观上,相关团队还通过预期景观效果提前45—50天按照特定的花草种子比例,开始在温室培育乡土草花,在冬奥赛期间,这些开放正当时的乡土草花植物就被配成了“花毯”,这些“花毯”与前面提到的乡土林木、农田、湿地形成近自然、高质量的景观。


这里多次提到的乡土植物,是指长期生长于当地,通过自然选择和自然淘汰,已适应并融入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植物,具有高度适应性特征。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乡土植物的利用率不到40%。


而冬奥会采取全新的绿化逻辑,改变原有绿化方式,特别强调乡土性和近自然。



冬奥会采取全新的绿化逻辑,改变原有绿化方式,特别强调乡土性和近自然。/微博@北京2022年冬奥会


大量选择乡土植物的主要原因是其培育相对容易,更适宜生长,等冬奥会结束,所有园林景观依然可以继续生长,后期管护成本比较低,存活率高。在我个人看来,人与植物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好的城市绿化应该强调乡土性、近自然、多季相、立体化、全域地规划。冬奥会举办地城市绿化和生态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内城市绿化项目中的成功案例之一。


正在发生改变的生态观念


近年来,很多行业学者、专家都关注到乡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无论是国家林草局还是地方园林部门、自然保护区,对本地的植物资源都在进行详细的调查,从乡土植物里面优选适合做园林绿化的植物,进行研究,并开展种质创新。


无论是这次参与的冬奥会城市绿化项目,还是近年来我与国家林草局和地方园林绿化局合作的多个项目,我都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带来的观念改变。中国城市绿化发展方向以及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



北京冬奥会主题花坛。/微博@北京2022年冬奥会


对此,我想分享两个在北京遇到的小故事,一个是“北京飞絮防治App”,另一个是“落叶不扫”的观念。


每年春天,北京的杨柳科植物飞絮给过敏性体质人群带来很多困扰。


但实际上,杨树对北京的生态价值无可替代,基于杨树容易繁殖成活、生长速度快、养护成本低等优势,其在北方城市都有大面积种植。


北京主要种植的有毛白杨、欧美杨、垂柳等,面对北京自然环境的功臣之一,简单地一砍了之肯定不可取。为了让城市中的植物既能活下去,又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对北京市行道树进行准确定位、全程监控,科学研判各种杨树和柳树出现飘絮的时间,并利用“北京飞絮防治App”指导一线工作人员,通过修剪树枝、对树冠进行喷淋、在硬质地面上洒水等方式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同时,逐步减少雌株的数量,选用不飘絮的雄株栽种,比如我校科研团队历时20多年选育出的“北林雄株1号”“北林雄株2号”这两个杨树国家良种。



植物对一个城市建设至关重要。/图·pexels


城市绿化中选中的每一株植物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们要符合国家和行业部门颁布的规划设计类、建筑类、消防类、绿化类等常用的标准和规范。


我们以行道树的选择为例,一般道路需要选用同一种树种,树干比较直,树的高度、胸径相对一致;树干分支的高度,以不能影响车辆、行人通行为宜;行道树的适应性要比较强,抗病抗虫强,能够有一些功能性状就更佳,如吸收噪音。最好不要选有果实的树,比如北方的银杏雌树,种子的外种皮会发出臭味,不好闻。


近几年的秋天,北京的部分公园和街道对落叶清扫的方式从“片叶不留”到“落叶不扫”。


其实,并不是所有街道都适合拿来做“落叶不扫”的景观大道,管理者要考虑清扫的时间节点、晴天火灾防控、阴雨天湿滑,以及最后落叶是堆肥还是整体清理殆尽。决定的背后是一系列的调研和论证。


人与植物之间的情义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绩溪县,是一座被称为“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徽州小城,整个县城被山环绕。我家屋后就是山,山上有很多郁郁葱葱的树木、特别漂亮的野花,还有好吃的果实……



植物有地域之分。/图·pexels


小时候,我就喜欢跟着父母一起去后山上玩,他们对植物的叫法都是家乡俗语。大学第一年的寒假,我从图书馆借来全套《安徽省植物志》。回家后天天上山,我认清了很多植物,当可以把家乡的俗称和青冈、马尾松、杜仲、鹅掌楸、覆盆子、山茱萸、商陆、瞿麦等学名对应起来,就会特别开心。


我到北京读研究生来后发现,南方、北方的植物景观差别真的非常大。在北方,临近冬季很多树叶都落了,季节的交替感很强,一开始的时候还有点不适应。但我也很喜欢我们学校的银杏大道和洋白蜡大道,踩落叶、赏秋景是在南方无法体会的感受。


现在,我在北京也能看到一些南方植物,在个别小区景观设计中还看到一些为了绿化而绿化的现象。可能是因为我从事植物研究工作,本能就会先想到植物的环境适宜性,比如南方的香樟、广玉兰、桂花等植物在北方长得不好,养护成本又非常高。



南方的梯田。/图·pexels


植物引种栽培一定是需要耐心和试验的,比如蓝花楹,原产在南美洲的一种热带落叶乔木,现在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还有云南都能看到,因为花色独特,呈蓝紫色,博得了很多人喜爱。另外,北美海棠、高杆樱花,现在在一些城市都推广得比较好。这些优良的树种引进来,都是先开展科研监测的,如果它的适应性强,再大规模推广。


2017年开始,我先后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干旱荒漠区煤炭基地生态安全保障技术”“荒漠绿洲防护林体系构建合作研究”,专注于荒漠化旱生植物的资源调查和良种繁育。荒漠区的植物通常具有极强抗旱耐寒性,养护成本低,尤其是对水资源的需求少。同时,这些植物的根系发达,是防风固沙和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植物,比如四合木、霸王、裸果木等。随着我们深入调查后发现,不少荒漠化植物花朵繁茂,花色艳丽,有些植物甚至还有较长的花期。



程瑾教授希望通过一代代林业人的努力,沙漠能绿起来、美起来。/图·pexels


我头脑里经常有一幅这样的景象:通过一代代林业人的努力,沙漠不仅绿起来了,那里的植物还能好花常开,好景常在,沙漠也美起来了。同时,我也期待沙漠里这些植物资源以后能够在城市道路绿化、护路护坡、隧道口景观设计中发挥作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