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正文

日本抹茶里的中国往事丨原创

huazhu 生活 2020-07-29 01:09:52 746 0

无论怎么回避,我们总会和茶打上照面。


喝茶,就要有茶器,茶杯茶碗是少不了的,但国内“名家名工”的水太深,买错事小,买贵有失体面。

后来无意将目光望向东瀛,毕竟日本也是懂茶的,入手的第一个日式茶器是佐佐木昭乐的黑乐碗,大概产自上世纪80年代。


茶碗上写着“我很懒”,在茶碗的小孔里,堵满了干透的抹茶粉,怎么也刷不掉,这就是说前主人在用完以后没有仔细刷洗。


堵在小孔上的抹茶开始让我好奇,这种绿色的粉末是怎么漂洋过海,成为中国网红的。


先说一嘴茶树。这种植物源于云贵川(《华阳国志》),随着商贸繁荣,树种顺江而下,就逐渐普及在江南。



抹茶,日本称为末茶,诞生于隋唐长安。


据考,春茶遮光20余日,摘芽杀青,轻压成饼,泡饮时将其烘焙干燥,入石磨碾压成末即得末茶,这实际上是唐宋时期主流的喝茶方式。陆羽的《茶经》描述的,实际上也是末茶的品鉴和冲泡流程。


官方对茶的重视也加持了末茶的流行。838年,湖州刺史裴史因进贡不力遭革职。后人以此为戒,穷尽所能,召集各路茶师,齐聚阳羡,商讨制茶工艺,终实现节前十余日采制,十日运抵长安后,于清明节时茶质仍鲜美。


随着这个刺史加官进爵,阳羡茶会成为佳话。


唐人对茶的重视,让日本遣唐使非常好奇,僧人永忠,在大唐居住35年,反东瀛时,带了不少东土的茶种茶树回到日本。日本天皇就下令在稷内、近江、单波(日本六大古窑之丹波烧)、播磨诸国种植茶树。



但品饮末茶仅于日本皇宫流传,后又因日本废除遣唐使,日本饮茶之风遂逐渐式微。


至宋时,末茶继续发扬光大,并逐渐发展成“斗茶”。


后人蔡襄于《茶录》中评述斗茶: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末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茶。而烹茶之时,黑碗为上,茶末须白,乳色为上,击出沫者称为“乳花”。有花者为上,静置后无水痕为上,水痕速成为下,故为一水之差,二水之差。


这个品饮标准,由1187年来到南宋的荣西禅师,通过习茶宴,观斗茶,品天目,得其精髓以后,将其一并传至日本,末茶于日正式生根。



日本茶祖荣西禅师(1141~1215) 


到元年,前后不足百年,中原征战南北,疆域极大。毛主席言: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末茶病入膏肓。


到明朝,朱重八朱元璋登基,放牛之子成万岁,太祖崇尚简单生活、重农轻商,草拟圣旨,言南北宋奢靡,末茶扰其心智,劳苦百姓,故废止抹茶生产饮用,一律使用茶叶。


抹茶花开两朵,在中国断代,在日本演变。


当时东瀛入室町幕府时代,农、织造蔚然成风,仿宋元水墨亦大兴,唐宋之风吹遍日本,到织田信长时走进宫廷。


2014年,织田信长为日最爱历史之人第一名,织田信长登基时,茶头很可能是处女座的千利休。



织田信长(1534-1582)



千利休 (1522—1591)


千利休深得唐宋之道,并融以日本之静寂之美,开创日本茶道第一流派。至今仍是。


于是荣于唐宋的末茶,仍在日本流传,竟没想到,辗转反侧,满载古风古味的茶碗,又流到了我手里。


补遗一下,1960年,中国农业科学家培育出6043号绿茶。1972年的时候改名为龙井43号,在龙井茶区推广。因为增产近10倍,所以茶农开始纷纷拔掉种植了几十上百年的老茶树,此外,江苏、安徽、湖南、江西、湖北纷纷跟进。所以说到品末茶或者绿茶的口感,现在和古代已经鲜有联系了,或许在日本,还可能尝到有唐宋茶气的末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