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娱乐正文

模特审美听谁的?

huazhu 娱乐 2021-05-25 18:53:12 601 0

文 洞照


身为时尚产业链中的乙方,模特受制于品牌、消费者等甲方的日子道阻且长。


余男在电影中饰演在纺织厂工作的李丽。/电影《纺织姑娘》剧照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服装展示人员主要由纺织女工和运动员组成,职业模特尚未出现。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带着他的精致时装来到北京,却找不到合适的人试穿和展示。


1981年,时任皮尔·卡丹中方首席代表的宋怀桂,为品牌的中国首秀选出一批本土模特。她是第一代中国模特的创立者,被称为“中国时尚教母”。同时,宋怀桂也是国内第一个时尚名利场——马克西姆餐厅的负责人。


8年后,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诞生,陈娟红、胡兵、瞿颖、马艳丽等运动员出身的获奖者,代表了中国第一代名模的风貌。


风格越来越多,尺码越来越小


1994年,龙腾精英国际模特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晓龙刚大学毕业不久,一次,他应邀出席宋怀桂举办的一场聚会。“宋阿姨是中国第一代PR,她经常在马克西姆办party,尊龙、巩俐、姜文等明星都是她的座上宾。”田晓龙称宋怀桂为宋阿姨,“我最初接触模特行业就是这个契机,当时觉得很美、很感兴趣,后来就入行了。”



皮尔·卡丹的中方首席代表、马克西姆餐厅老板宋怀桂女士。/图源豆瓣


根据田晓龙的观察,国内模特行业发展之初,更追求身高和外貌,一些运动员出身的名模骨架较大,其实与国际标准有偏差。然而,大众还是会记住他们,并将其与“美”挂钩。


上世纪90年代,中国T台名模辈出,在田晓龙心目中,包海青、马艳丽、谢东娜、姜培琳等超模都是一个时代的代表。自2004年创建龙腾精英以来,田晓龙一直持续关注中国模特行业的变迁。


2000年前后,女模“最完美的身材”,已经演变为身高179厘米左右、九头身比例和体形匀称。第二代中国超模以吕燕、王雯琴等人为代表,第三代则以杜鹃、刘雯、李丹妮、张亮、赵磊等人为代表。由于西方世界对东方女性的审美仍受既定认知所限,所以,当时丹凤眼的中国模特最受国际大牌欢迎。


每个时代的审美和标准不同,随着国内市场对模特需求的增大,外国模特也涌入中国时尚的大潮。十几年前,王小飞成为最早从事外模经纪的那批人的其中一员。


“那时候主要从夜店的外国驻唱或者表演团队里选人,然后慢慢演变成职业模特。其实最早的客户需求可能就是长得好看,比如要金发碧眼。但是现在客户也越来越专业,会分辨好模特和不好的模特以及什么是高级模特。”王小飞说,原来的模特就是看身材和长相,后来开始出现风格细分:“比如说电商风格、大女装风格、性冷淡风格,客户的进步我们也看得到。”



曾经的客户需求是“金发碧眼”、长得好看,现在开始有更细化的分类。/俄罗斯模特Sasha Luss豆瓣详情页


就外模而言,甲方对身材的重视度正在减弱。“现在更看脸,包括比较大的品牌。我认识的好多超模身材并不好,身高也没有那么高,或者有些人个子过高。但是他有那个气场、气质,符合这个模式,一样能做超模。”王小飞觉得,也许原来必须达到某种身材标准才能做超模,但现在不一样了。


总体看,无论是中模还是外模,他们都处在被选择的位置,品牌、消费者、时尚杂志、著名摄影师、电商平台等,都是模特及模特公司的甲方。“选择模特的身材比例,是根据设计来的。”田晓龙指出,近年出现了许多不办时装秀、只做产品销售的品牌,它们对模特的要求更为严谨。


“淘宝上的素人模特也如此,身高不再那么重要,只要身材匀称、长得漂亮,符合产品的气质,就能吸引消费者。”如今,很多品牌在选拔模特时会与“淘系标准”挂钩,呈现新的发展方向。


此外,由于设计主理人频繁跳槽,某些品牌的风格一致性受到影响。但有一点,田晓龙认为是不变的趋势:“尺码会越来越小,对模特身材的要求会更加标准化。”以男模形象为例,颠覆发生在2006—2008年。“Dior Homme等品牌男装廓形纤瘦,他们选用的模特虽然个子大多在185厘米以上,但是尺码很小。”



演员、模特李子峰。/李子峰豆瓣详情页


当风向开始转变时,以杜诗博、李子峰等为代表的国内男模大受欢迎。这种风潮延续至今,田晓龙表示,龙腾精英旗下的袁博超、王新宇、蒋瑞琪、徐晓倩、潘浩文、叶翔、黄仕鑫等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颇受欢迎的“小码模特”,仍然拥有稳定的市场和客户。


极端案例不代表整体趋势


几年前,王小飞与VIIA模特经纪团队带领五六个中国品牌,游历二十多个欧洲国家,去选拔模特。他们遇到许多外形超乎想象的年轻模特,其中就包括长相“非主流”的Cameron N’Jie。


“Cameron N’Jie是冈比亚、意大利、英国、俄罗斯四国混血,2017年4月来中国给太平鸟拍了一组主题广告片。”王小飞与同事Atina告诉记者,太平鸟是比较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国内品牌,会不时推出一些前卫、大胆的时尚理念。


如今,国内模特业态日趋成熟,“论资排辈”的现象得到改善。更新换代是模特行业的常态,田晓龙说:“你怎么变,我们就怎么变。”乙方只有比甲方更快一步反应,才能不被市场和时代淘汰。


非从业者对模特的了解,有时来自热搜或新闻中的极端案例。2020年6月,纽约街头惊现某品牌的巨幅大码模特广告,引起轰动。对此,模特行业从业者的反应要平淡许多。



纽约街头出现大码模特广告之后,大码模特也在不断受到人们关注。/Pexels


“那个没有太多讨论,因为我觉得大码模特还是挺美的。不一定只有瘦是美,其实应该有包容性,各种各样的面貌都可以是美。”据王小飞介绍,VIIA模特经纪团队曾为一些国内品牌从海外直调大码模特,内衣品类是其主要需求来源。“国外的大码都是头很小,脸超美,只是身材尺码很大,能够传递美的感觉,可能国内的大码模特还比较少能达到,因为人种不同。有人是天生的巴掌脸,拍出来就很美。”


这一点也是很多普通中国模特的困扰。田晓龙说:“当我们真正打开国门,去国外参加四大时装周,和国际上的精英模特同台PK的时候,这些先天弱势就会直观显现。”


好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超模走出去,以及越来越多有国外学习或从业经历的设计师、摄影师等时尚人士走回来,国际上对中国乃至东亚模特的审美正逐渐变得客观和多元化。这对国内模特行业的自信和自我风格建立,起到了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各大时装周的T台上活跃着一些“雌雄同体”的外国模特,穿着另一个性别的服装走秀。王小飞认为,这是审美进步和文化开放的一种表现。


还有那些受人尊敬的高龄模特,在国内,这一类型是空缺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中国的职业模特起步较晚,另一方面是初代模特转行的较多。“像马艳丽、吕燕,都能达到那个位置,但有些人转做设计了。一些出名的男模特,可能转到演艺圈了。”模特行业竞争激烈,迭代迅速,品牌普遍采取年轻化策略。因此,王小飞理解他们的选择。



模特吕燕。/吕燕豆瓣详情页


外行人总把个别热议话题或极端案例当成一个行业的变革,然而特例只是特例,一阵风吹过,其影响力不过是皮肤上的些许凉意而已。


钟丽叶是一名常年在欧洲工作的新生代模特,受疫情影响,她从去年以来一直在国内活动,由龙腾精英负责她在国内的模特经纪。在她看来,每个人喜欢的类型不一样,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但如果你感兴趣,不妨试试去做,什么时候都不晚。”


美不是王道,流量才是?


在部分人眼中,超模凯特·莫斯是一个传奇。她身高只有170厘米出头,却自成标准,对国际时尚产生了长达20多年的影响。在去中心化、人人争当意见领袖的当代,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凯特·莫斯那样的时尚代表人物了。如今,靠超模造趋势的难度远超过去。


对此,王小飞认为中国市场大致分两种情形:“比较好的、顶尖的国内品牌,会追整个流行趋势,国际上哪位超模出来了都会用。还有一些中层或者下层的(品牌),它们还是更看重性价比和普通消费者的接受度,因为它们的销售渠道主要是电商,有些过高的审美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所以好看、漂亮可爱的模特可能更适合。”


代表性时尚人物的缺位,未必留下遗憾。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不同,换个角度来看,不追随特定权威人士的状况,恰恰是一种进步和开放的表现。



英国名模凯特·莫斯。/凯特·莫斯豆瓣详情页


在探讨“模特之美”时,钟丽叶和Atina都提到了气质这一点,她们都喜欢自信、个性鲜明、有内涵的模特。


Atina觉得艺人跟模特完全不同:“艺人需要包装,不能有负面的东西,把最完美的面貌呈现给公众。模特则更需要自己的态度,不用那么在乎外界的眼光和评判,可能更个性化。但是艺人不需要太有个性。”


近年来,许多模特将自己的事业版图拓展到娱乐圈,通过真人秀或影视剧增加知名度,并展现自己不同层面的能力。王小飞认为这是一个可喜现象,他希望模特们能有更多的闪光点,“甚至不用学模特这个专业”。


相比娱乐圈,模特行业的职场属性更突出,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两极分化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田晓龙认为除了专业实力,情商、阅历和意志力都是成就超模的必要条件。此观点在钟丽叶身上得到了印证。


“我是学新闻专业的,上大学时经常在图书馆看时尚杂志。当时我准备考研,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想找点兼职。然后有做摄影的朋友介绍我去模特公司。签约国外公司后,我紧接着就去欧洲工作和学习了。”钟丽叶参与过Fendi、Marni、KENZO等知名国际品牌的广告拍摄,模特工作让她得以探索未知的自己和广阔的世界。



现时的模特选拔标准中,出现了“流量”这一实用指标。/Unsplash


可以说,模特行业浓缩了美的两大极端功能: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由前者引申的外化憧憬与精神诉求,构成了大多数人的审美体系。然而,在当下的模特选拔标准里,也出现了“流量”这项极致实用的指标。


“一些品牌在选人时,会参考模特的社交账号表现,小红书等平台的带货数据也变得日益重要。”王小飞说。


也许有朝一日,“美”将不再被外在指标和软实力定义——能将流量变现,才是最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