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正文

“定金一看”,打工人正在抛弃购物节

huazhu 财经 2021-05-28 21:48:34 516 0

文 刘车仔


2021年5月24日晚上8点,618预售悄悄开启,随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梗——“定金一看”,意思是618到了,不少人付了定金之后吓一跳:原来自己买了这么多。


据胖球数据,李佳琦直播间当晚销售额25.65亿元,销量849.86万件,观众累计达到1.06亿人;薇娅直播间当晚的销售额23.79亿元,销量617.42万件,观众累计1.04亿人。



5月24日预售当晚,李佳琦甚至没空上厕所。


然而,这个数据令不少人感到疑惑,明明自己和身边人几乎都是“购物节局外人”,到底是谁贡献了这个庞大的数据?


在微博话题“定金一看”的发言中,有人写道:“本来不买,他(李佳琦)一倒数我就紧张,一紧张我就下单了。”但更多的发言是大家轻车熟路的穷人自嘲:


“定金一看,耶,一分没花。”


“穷人的自知之明——什么都不买,净省100%。”


“本打算造作一番,想起刚还完花呗,想买的东西也不是非要不可,罢了罢了,贫穷使我清醒。”


与此同时,网友豆豆铁创建于2020年10月23日(2020年双十一购物节前夕)的“不要买 | 消费主义逆行”豆瓣小组的人数从9万人蹿升到了22万人以上。


“够用就好,用完再买。别拿自己家当商家仓库,别为便宜了一点儿钱而提前给商家贡献现金流”是这个小组的纲领。



国外一个反消费主义涂鸦:反消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受众。/维基百科


曾经,一句“冲啊,尾款人”,直击打工人心中压抑的购买欲望。可在一觉醒来后,打工人们便清醒地认识到个体经济实力的残酷现状。于是退货与退款齐飞,“便宜的留下,不需要的算了”。


一边是头部主播制造的数据繁荣,另一边,一个更理性的消费群体正在崛起。坐怀不乱,是他们不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姿态;清醒精明,是他们极简生活的纲领。


定金一时爽


尾款付了就退款


“定金一看”,今年的618预售又来了。就在不久前的双十一,一段惨痛的剁手故事仍旧记忆犹新:


“白天打工人,晚上尾款人。付完尾款后怀揣着过几天拆快递时,从加班狗升级成‘拆一代’的美好期待,不料再回神时,又从‘拆一代’变成了‘负二代’。接下来一段时间里还要继续吃得土中土,方为‘吃圭人’。”



喊穷多年的打工人是否真的知道省钱了?


无论是“尾款人”“吃圭人”还是“定金人”,不过是网友们基于各大电商平台购物节预售模式换汤不换药的调侃。


早在2017年,天猫双十一开始用预售模式打开消费者的钱包。有了预售,“定金+尾款”的付款模式横空出世。在超长预售期中,消费者只需要支付定金,就可以享受商家规定的优惠甚至是奖品。


一般来说,定金只占商品很小一部分价格。比如一套1800元的化妆品,定金可能只需要一两百元。这一次,只需支付少量定金,90后妈妈李靖一口气在直播间预定了22件商品,付完尾款需要6000元以上,大半个月工资没了。


乍一看,这又是一个被购物节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尾款人”。但之后李靖向我展示了她的“购物表格”,从卫生巾、消毒水、洗衣液、奶粉、尿不湿到内裤,全都是家庭日用品。


其中一个最贵的东西是“扫地机器人”,她种草了很久一直没买。自从有了宝宝之后,李靖的购物车少了“风花雪月”,变得无比实用。李靖说,这里面都是日常会使用到的,上一次买是双十一,半年刚好快用完了。



大部分宝妈成为直播间主要用户之一,不是因为他们沉迷购物,而是因为她们需要买家用。/《82年生的金智英》


在这份购物表格里,李靖详细列出了各个购买商品的原价和优惠价,还对商品预售期和非预售期的价格做了一个对比,以提前知道“商家是不是先涨价后降价”。


李靖对购物节没有执念,一切只看价格。经常在直播间购物,她关注了几个头部主播的公众号,在上面会有直播商品的预告,如果自己需要的东西刚好上了直播间,她就设闹钟去买,“不仅省钱,还省了不少时间”。


凯度咨询的一份数据显示,直播电商中渗透率最高的两类商品是鞋服衣帽和家居清洁用品,渗透率高达65%以上。而这些用品,几乎都基于实用的基础。


除了像李靖这样理性而有规划的消费者,直播间当然也存在大量挥金如土的冲动消费型人才,特别是在李佳琦和薇娅等头部主播的攻势下,不少人逃不过“本来只是想进来买个口红,结果一不小心花了几千块”的剁手现场。



前几天的618预售直播间,刚工作不久的晓鹏看到一款很喜欢的游戏机降价了,完美的机身、镀银的外壳,晓鹏想象游戏机的手感。看到定金加上尾款比原价便宜了400多元,他光速付了50元定金。


隔天醒来,晓鹏打开淘宝,“尾款突然刺眼”——3399元。面对刺眼的尾款,晓鹏突然“不爱了”,毕竟刚毕业的工资一个月才5500元,何况手机也能玩游戏。


虽然定金是不能退的,但晓鹏自有办法——到时候把尾款付了就可以全额退货退款。晓鹏说,很多商家都包邮并且送运费险,因此消费者也无需为自己的冲动买单。


一场直播一场泪,经过之前几次冲动消费的洗礼,如今的打工人,已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尾款人”了。



在购物节以及直播间,退货率居高不下是常态。


电商运营者小杰说,如果商家把表面GMV(销售额)跟实际到账金额进行比较,两者的差异率有50%~70%。这个差异率由两部分组成:退款率、退货率。


小杰说:“对于退款率,在直播间秒杀购物的环境下,消费者担心抢不到货,抱着一种先抢了再说的心理,等到主播下播后,在商家还没发货之前,消费者在理性的状态下,会在抢到的货物中筛选,把部分货给退掉,这个情况的比例在30%左右;对于退货率,在商家将货物发出,消费者收到货之后再退回来,这部分的比例为20%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你单看预售的销售额,那的确十分惊人,但谁知道会有多少退货率呢?



如今,买一件东西,经常要退三次货。/图虫创意


套路与反套路


网购正在变得“辛苦”


参加过去年双十一的刘婕含表示今年618已经“累觉不爱”了。


那阵子,刘婕含刚好在电商公司上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她密切关注了双十一的一切玩法:百亿补贴、消费券、现金补贴、现金红包、优惠券叠加等,累计补贴近1000亿元,“看起来自己好像也能分很多的样子”。


但即便是“拿出了以前写论文的认真劲儿”,刘婕含“最后不仅没省多少钱,还搭进去不少时间”。


去年,随着预售期拉长,双十一的规则也变得前所未有地复杂。满减满折、立减秒杀,跨店满300减40,每一个满减公式里都藏着复杂套路。


刘婕含说,不少信息卖家会以极其不显著的方式标注。比如不少鞋店会打出“双十一鞋2折起”,这其中就有两个“坑”在等着消费者。



这样的套路,2元店早就用过了。/@六花花-345


首先,哪些鞋2折,商家会以极其小的字在下方写到“具体鞋型咨询店内”;其次,“起”这个字就有歧义,消费者进店询问心仪产品,可能在原价上仅打8折。


另一位曾经热衷于购物节的90后女孩小芳则表示,“搜索指定商品、浏览指定店铺,以及进入会场等任务需要来回切换进入不同的页面,既繁琐又浪费时间”。


再来,一直被诟病的就是去年“双十一最强星秀猫”活动,消费者需要做任务来让猫猫升级。


猫猫前期升级并不难,消费者每天都能通过签到领取奖励。刘婕含说:“‘最强星秀猫,瓜分20亿红包’看起来十分诱人,做任务养猫得喵币、组队赢红包,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你逛店、为平台拉流等。最后瓜分红包可能也就几块钱、几毛钱,你却付出大量时间去升级。”


猫猫你不值得。

就算在今年618,本打算给家里添置冰箱和洗衣机的陈炳睿也发现,618期间的优惠还不如之前三个月的优惠力度大,“肯定是先涨价后参加活动”,想到这里陈炳睿觉得自己花的时间都浪费了。


淘宝某特产店铺的店主毛毛怪说:“其实这些规则不仅看晕了消费者,我们自己也算不明白。”


2016年,毛毛怪的店铺参加了当年的双十一主场,规则很多,有跨店满减、津贴补助、隐形红包……“我们最终也没算明白到底会便宜多少钱,原本想着至少能保本,没想到赔了。当天保持了坚果类前三以及成交额30万元的可观成绩,最后一算账才发现亏了。”


在电商从业者Kimi看来,双十一的规则越来越复杂的原因在于:“早期的双十一能承受得起全场5折,是因为当时整个线上购物是以快消品类为主,利润率高。但随着电商生态的丰富,不是每个行业都能承受5折。如果非要5折,部分商家会选择提高标价,活动就会失去公信力。”


“怎么办呢?为了保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平台就开始用更复杂的满减玩法来遮蔽折扣优势的降低。”也就是说,规则越来越烧脑,就意味着平台给予的优惠本质上越来越弱。


对不起我想睡觉了。

也许是为了挽回消费者的心,今年618的规则突然又变得简单,不用领券、做任务,而且满200减30比去年的优惠力度大一点点。但即便是如此,购物节却早已没有多少声量。


我问了身边不少80后以及90后是否准备参加今年618,得到的答案不是“不知道预售开始了”就是“没兴趣”“没时间”。


过度造节下


打工人溜了


在微博话题“定金一看”底下,有人说道:“定金一看,618之后还有七夕、中秋节、国庆节、双十一、双十二、圣诞节……”这条微博获得了两千多个赞。


近些年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无一例外成了“购物节”,不仅如此,商家还绞尽脑汁造出更多节日:520、818、女生节、男人节、家电节、美妆节……


恭喜男人们,终于被消费主义盯上。

前两年还对双十一和618十分热衷的颖宝说:“电商虚构的节日太多了,天天都在促销,何必去挤高峰期?”她向我讲述了自己的省钱购物秘诀,有需要的话就到某款批发网购平台APP上去搜同款,质量相同,价格却几乎是批发价,粗暴简单。相比之下,购物节太鸡肋了。


购物节引发狂欢的本质是“便宜”。但是,随着电商众多新玩法的出现,便宜不再具备优势。


随着拼多多的崛起,电商原本所具有的价格红利被再一次放大,价格几乎跌破眼球。随之,众多主流电商平台纷纷开启社交电商模式。比如淘宝推出了“淘宝特价版”,专门对抗拼多多;而腾讯推出了更便宜的小鹅拼拼。


社交电商的兴起,让“便宜”的商品变得更加常态化,而不再需要在每年一度的双十一大战之中等到凌晨1点钟,况且还不知道是否更便宜。


在过度造节下,消费者逐渐疲惫;当“打折”“便宜”常态化,还有谁记得购物节呢?



购物节已经被打工人抛弃了。/图虫创意


如今购物节留给我们的,就只剩下那些煽动人性的文字游戏、无孔不入的商业信号和打工人花样百出的调侃。


2020年11月4日,在双十一前夕,网易严选发布微博,宣布退出双十一电商大战,并表示:疫情之后的第一个双十一,我们反复思考是该“花明天的钱,为今天的欲望买单”,还是回归初心“买对的,不买贵的”?于是,他们决定退出这个鼓吹过度消费、为销售数字狂欢的双十一。


虽然旁人无法确定网易严选这一波操作的真实目的,但我们的确发现,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在疫情后确实发生着一些改变。


大概从2020年1月开始,豆瓣上一个名叫“今天消费降级了吗”的小组突然走红,在这个小组里,每天有超过15万的网友乐此不疲地分享关于消费降级的那些事情。还有不少人在小组里分享自己的365天存钱计划。



疫情以来,停工停产的经济停滞,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和卑微,让不少曾经热衷于月光的年轻人一夜之间长大,开始琢磨起了存钱。


这样的情况,我们也许可以在邻国日本那里看到参考。在《第四消费时代》里,作者三浦??展指出,自1995年地震之后,日本加速跨入第四消费时代,人们不再追逐浮夸消费,而是享受简约的生活方式。


除了“今天消费降级了吗”小组,豆瓣上还出现了“不要买”“抠门联合会”“薅羊毛”“临期食品”等倡导省钱、理性消费方式的小组。豆瓣“不要买”小组的组长豆豆铁并不支持“什么都不买”,只是希望每个人下单购物前,先结合自己的真实需求来判断买不买,做到不盲目、不跟风。


这样的消费理念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或者成为一些仍旧在消费深渊挣扎的人们的羡慕坐标。



不再追逐浮夸消费,而是享受简约的生活方式。/Unsplash


在不少互联网内容分享平台,年轻人也热衷于分享自己的“省钱经验”。靠着分享省钱生活方式拥有5万粉丝的@民民酱在一条内容里分享了各种省钱比价软件,比如“什么值得买”“慢慢买”等软件,不仅提供丰富的促销信息,还会列出各大平台的产品价格信息以及价格趋势图供用户参考比对。


可以看到,随着“打工人”对自我阶层定位的逐渐明晰,大家越来越倾向于“心疼自己”的理性消费。于是,在“定金一看”话题底下,我看到的几乎都是打工人避免成为韭菜的清醒发言。就像@小晴天说的:


“我再也不是那个花5000块钱要考虑很久的小女孩了,我现在花5块钱都要深思熟虑。定金一看,此次618定金共计支付0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