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正文

很多人不在意幽默,更在乎对错

huazhu 读书 2021-04-29 12:49:33 595 0

文  詹腾宇


生活中遍布笑点,但我们已经很难真正感到快乐了。


2020年12月,北京,蓝色港湾灯光节“怪兽嘉年华”上,一个硕大而逗趣的怪兽面部装置照亮了夜空。


什么是快乐星球?你现在脚下踩的这颗就是。


在你周围,一大群人各展其能、连蒙带哄,全覆盖、无死角地企图逗你开心。


你看,相声小品、情景喜剧、单口段子、喜剧影视、土味视频、沙雕播报、街边闹剧和网络小丑;比说话好使得多的表情包,比段子还段子的社会新闻;幽默大师的名场面,喜剧新秀的破圈瞬间;脱口秀抖的机灵,评论区留的金句,冲浪时偶遇的迷因;你爸发现的财富密码,你妈挖掘的养生古方;井底之蛙的宏论,无耻狂徒的表演,在钓鱼帖下面一本正经发评论的老实人……


就算你不找笑点,笑点也会像雨滴一样来砸你。


你会发现,尽管每个人对幽默的理解和表达天差地别,但最终总能引人发笑——成为漏网之鱼的概率是很小的。


原因不外乎互联网铺天盖地的信息流里,夹带了太多零散又确凿的笑点。这些笑点无论高冷还是低俗,总有一款适合你。常在河边走,你难免一脚踏进那条让你笑到溺亡的水流。


可笑的东西随处可见,但大家笑不出来


往浅了说,单纯想让人发笑真的不难:脸皮不要,整蛊作怪,就可以了。各大短视频平台推广的这种简单易得的“奶头乐”正在包围我们——地铁大叔手机外放的、让人san值狂掉的BGM一起,你就知道罐头笑声和三俗段子要来了,廉价的快乐又增加了。这种无孔不入的“幽默”像极了街头裸奔,你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


往深了讲,笑是一种综合能力,事关你的悟性、阅历、眼界、情商甚至修养——不只是制造笑的能力,也包括面对和评判笑点的能力。打个比方,能开得起正常的玩笑,能捕捉幽微的笑点,以及,有边界感。


笑点跟歌单、书单一样,可以拿来区分不同人群,确认一个人与你是否默契,以及他是否靠谱。支个招:下次相亲时,你们试着分享一个自己觉得最好笑的段子。如果对方都没笑,那赶紧买单走人吧。


世间最尴尬的,莫过于他想把最新的土味毒药灌到你脑子里,你却还在分享十年前的陈年段子;他觉得性感和可爱在沙雕面前不堪一击,你却还在矜持和犹豫要不要笑出声来——算了,笑不到一起,没缘分的啦。


“笑点”一词通常有几种理解:一是指相声、小品、脱口秀等喜剧形式里的包袱(梗),二是指人对事物发笑的能力和阈值,三是涵盖一切广义的、可笑的人、事、物。


传统形态下的喜剧作品在这些年并没有变得更好,因此很多人怀念过去的经典笑匠如周星驰和赵本山,以及他们自己都无法超越的经典作品。我们说中国人的笑点越来越多,更多指的是上述第三个意义:可笑的东西随处可见,还由不得你看不见。无论机巧还是拙劣,初衷都是努力让人们笑出来。


但随之而来的是,喜剧在近期频繁地以笑之外的名义上热搜。最后,大家都笑不出来了。


范志毅在《吐槽大会》中复制了自己吐槽国足的名场面,狠批了一顿中国男篮,引发各界激烈争论。这本来是一段线上线下都赢得满堂彩的表演,范志毅展露了他的真性情,作为业余脱口秀表演者,他的舞台尺度拿捏得相当到位。


只是,段子炸了,舆论也接着炸了。随之而来的是经典的当代互联网三部曲:他出圈了,他惹事了,他噤声了。再然后,节目暂停,风波渐息。


大家从跟着大笑变成不敢笑。此事的讨论重点,早就转移到以下几点:中国男足是否有资格嘲笑中国男篮?为什么一群搞体育的输了球还有脸在台上一块儿笑?大佬们从开玩笑变成互掐,你打算站谁?


一段亦真亦假的吐槽,让圈内人跟圈外人、圈内大佬跟圈内素人搅和在一起,官方机构认为是羞辱,足、篮两边都不痛快,觉得这是过界的冒犯、不知廉耻的娱乐和挑动对立的阴谋。


所以,还有人记得这是个吐槽者和被吐槽者早已约好的、单纯的喜剧表演么?还有人从喜剧的专业技术角度评判范志毅的发挥么?还有人能心平气和地就事论事么?


不能了。



上图: 2021年3月17日,《吐槽大会》体育专场备受争议,导致《吐槽大会》体育专场下集停播,并引发大众讨论。


下图: 2015年12月2日,《康熙来了》最后一次录影现场,“康熙铁三角”小S、蔡康永、陈汉典合影。



更多因素闯进喜剧的语境,


笑就变得没那么轻松了


众所周知,杨笠作为一个引发性别对立的符号,也慢慢偏离了最初纯粹的喜剧范围。


起初的杨笠,优缺点都没有后来被放大的那么明显。公允地说,她是一个比思文、赵晓卉、颜怡、颜悦胆子更大、自身幽默感更足、更敢触碰敏感话题,但技术处理上有不少瑕疵的脱口秀表演者。


理解她的身份和立场,理解喜剧即冒犯的本质,肯定她的勇气和侵略性,理性讨论她的技术能力,这些问题本来可以分开,也应该分开,但现在早就不能按这个方式讨论她了——女权的力量,男性的意见,商业代言的影响,越来越多因素企图或者已经闯进喜剧的语境,笑,就变得没那么轻松了。


笑或不笑,都成了问题。


现在听完一个笑话,我们非但没那么开心,还越发容易感到愤怒、被冒犯。笑点太低,敏感点又太高,习惯性地把一件事情先视作笑话,再搞成闹剧,最后上升为无可挽回的社会事件。


试想一下,王尔德、毛姆、王小波们生活在当下的网络时代,毒舌犀利、金句无数的他们,会因为说过的哪一句话遭受怎样的网络暴力?他们能在当代社交媒体上活多久?是跟网友互喷而变得越来越不好玩或者被网民污名化,还是自己静悄悄退网算了?


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理想丈夫》、毛姆在《创作冲动》中吐槽男女和婚姻的句子,如果放在当下社交媒体的语境里,大概率要被淹死在口水里。举个例子,王尔德说:“如果男人娶了自己配得上的女人,那么日子将过得一塌糊涂。”


现如今,谁还在意这句话幽默不幽默?人们会更在意这句话到底在影射谁:什么才叫配得上,为什么要讨论配不配这种物化男女的问题?最后是谁让日子变得一塌糊涂?为什么只讨论娶,不讨论嫁,视角有偏差啊!


很多人不在意幽默,更在乎对错,更在意挑刺,而不是互相笑着理解。所以王小波说:“把幽默感去掉以后,从过去的岁月里,我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人活在世界上,不可以有偏差;而且多少要费点劲儿,才能把自己保持在理性的轨道上。”



经久不衰的模仿秀综艺《百变大咖秀》。从电视时代到网络视频时代,这档以模仿、恶搞名人著称,有着夸张的舞台效果的节目一直很受欢迎。


是什么让我们笑不出来?


幽默是对日常生活的解构,目的是消解日常的无趣和沉重,而不是带来更多的无趣和沉重。之所以我们经常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是当下的幽默被强行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重点是,强行。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低情商来回:


——这么好笑,你都不笑?


——对啊,我就觉得不好笑怎么了?这有啥乐的?


——这个梗藏好深,妙啊!


——藏这么深,就是成心不想让人乐呗,美啥呢,装。


——你快看这个男的,可真矬,笑死了!


——为啥强调这是个男的?对啊我们男的就是矬啊,你给我接着笑?


所以,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笑不出来呢?


一是过分敏感。喜剧的精髓在于适当的冒犯,但有很多人接受不了一丝一毫的甚至疑似的冒犯,喜欢一屁股坐到受害者位置上,将演出效果和真实意见混为一谈,不由分说地对着疑似的攻击发动反击,直至偏离原有的意义。


二是强加意义。强调这个笑话背后潜藏着的(或者自己瞎猜的)不易察觉的社会、政治、文化恶意,强化这个笑点之所以成为笑点的冲突和反差。


三是强化争议。在这个时代,争议是话题,是可见的关注量和后续的资源倾斜。在这个前提下,平台、发声者、传播者都在或主动或被动地强化一个段子里最有争议性的部分,直至这个争议发酵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四是跟风站队。有一部分人喜欢站队又容易轻信,或者刚好有前面所说的三点问题,于是乐于加入某一派,混入其中,增加声量。


五是素养不足。这是最最核心的问题,具体来说,是人文与幽默素养——如果一个人本来就知道喜剧本就充满冒犯,知道评判喜剧好坏的标准,知道表演与现实的差别,知道公共议题应该如何讨论,能察觉对方传达的善意或恶意是否真实,甚至最起码的,在张嘴骂人前能稍微想想后果,结局都将完全不同。


笑本来就是自由的。作家苗炜说:“笑天生就是瓦解统治和领导的。能不能笑?某些事能不能嘲笑?这事关自由的程度。”他举了《好兵帅克》的例子,“永远有一群人不认同权力的形态,他们会接受统治,但他们喝啤酒,讲笑话,关爱彼此,嘲笑统治者,也嘲笑自己”。


幽默本来就跟冒犯紧密相连:冒犯强权,也冒犯弱势群体;冒犯他人,也冒犯自己。如果不能跳脱“自己”这个维度,非要把“自己”硬塞进段子中做过度的共情和发挥,就把好玩的事情弄到不好玩了。


什么叫无伤大雅?在约定好的前提下损人,在对方可接受的范围内攻击。什么叫贻笑大方?把私人的幽默当成公共的幽默,把草率的评判当成众人的意见,把技术领域的问题上升为公众领域的问题。


其实,笑哪有那么难呢?增加幽默素养(当然,这是个长远又艰难的过程),大家各笑各的,何必互相侵扰,争个高低?大部分人其实缺乏进行复杂思考、提出意见的能力与资格,那何妨活得简单一些、笑得率性一些。


给笑留一个合适的位置和轻松的环境吧,也给自己和他人的幽默感留一点余地。这样,我们才能接着唱“笑一个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轻松地说“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